類腦芯片中新型憶阻器(電阻式內存)與傳統電阻的異同
在機器人環境認知與自主決策系統中,類腦芯片正通過模擬生物神經元的脈沖計算模式突破傳統算力瓶頸。這一過程中,憶阻器作為具備記憶特性的電阻式元件,其阻值可隨過往電流歷史動態調整,天然適配突觸權重存儲與更新需求。而傳統貼片電阻憑借納秒級響應與±0.1%的精度穩定性,仍承擔著神經膜電位基準校準等關鍵角色。平尚科技通過異質集成技術在單芯片上協同部署兩類元件,使類腦芯片能效比提升百倍。
針對神經形態計算對器件物理特性的差異化需求,平尚科技在PS-NC系列類腦模組中實現三大技術融合:
憶阻器的仿生特性:
采用HfO?/Ti疊層結構,通過氧空位遷移實現1kΩ–1MΩ連續阻態切換,精準模擬生物突觸權重調節;
具備>10^8次擦寫壽命與20ns脈沖響應,滿足神經元千赫茲級放電頻率需求;
傳統電阻的基石作用:
鎳鉻合金薄膜電阻提供±5ppm/℃超低溫漂,為神經元膜電位建立0.5V精準參考基準;
10mΩ–10MΩ寬阻值覆蓋,確保突觸電流積分電路線性度達99.8%;
三維混合集成架構:
憶阻器陣列與CMOS電阻層垂直堆疊,通過硅通孔(TSV)互聯,使突觸密度達4.1Gb/mm2(較平面設計提升8倍)。
為驗證系統在復雜任務中的可靠性,平尚科技構建神經形態測試平臺:
脈沖序列壓力測試:連續輸入10^12次寬度50ns的脈沖序列,記錄憶阻器阻值漂移率;
溫度梯度驗證:在-40℃~125℃范圍內掃描,監測基準電阻溫漂對脈沖發放閾值的影響;
模式識別負載:運行卷積脈沖神經網絡(SNN),實時追蹤10萬張圖像識別中的能效比。
實測數據顯示:
憶阻器陣列在10^12次脈沖后阻態波動≤±3%,功耗僅傳統SRAM的1/100;
鎳鉻電阻在125℃高溫下阻值變化<±0.02%,保障神經元發放頻率誤差<0.1%;
在機器人手勢識別任務中,混合模組能效達36TOPS/W,較GPU方案提升3個數量級。
面向自主機器人的實時學習需求,平尚科技創新制造工藝:
原子層沉積(ALD)技術:在300℃低溫下生長5nm均質HfO?介質層,使憶阻器開關比>10^3;
激光微調電阻網絡:通過飛秒激光修調實現±0.01%的電阻匹配精度,降低神經元電路偏移;
晶圓級神經測試:開發脈沖注入探針卡,單次測試完成百萬個突觸單元功能驗證。
當安防機器人通過視覺脈沖流識別入侵者時,其類腦芯片中憶阻器陣列動態調整突觸權重,而傳統電阻構建的基準網絡確保神經脈沖精確發放。平尚科技通過仿生器件創新、精密電阻筑基、異質集成突破的技術路徑,在單芯片上融合記憶與精度雙重特性,使每臺機器人年均節省54度電耗,推動神經形態計算從實驗室走向邊緣智能終端。